作者:姜亦炜
发表刊物: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
发表时间:2023年9月
2019年底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使人们重新思考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的重要性。这包括建立应急响应组织、提高对疫情的认识、评估制度安排的有效性、加强科学决策与执行,以及应对疫情期间的心理危机。但是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个方面:“消除针对疫情源头的社会污名”。
本研究基于互联网搜索引擎(百度指数)的大数据描述与回归,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初期不同社会群体使用歧视性语言搜索的偏好。研究发现,官方疏导与歧视性语言搜索的减少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在政府对病毒进行正式命名后,公众认识到应避免使用歧视性语言进行搜索,其搜索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
同时,本研究还发现,官方疏导克服了地方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和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在网络搜索中使用歧视性语言的情况更为明显,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失业率较低的地区情况则相反。然而,在官方疏导后,这些因素不再具有显著影响。
研究建议各国政府在传染病爆发期间尽早提供官方媒体指导,以减少歧视性语言的使用,并确保向公众提供透明且有效的信息。
作者简介:
姜亦炜,男,浙江嘉兴人。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后。现为湖州师范学院行政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公共管理学科负责人,乡村文化治理与精神共富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大都市治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南京大学公共事务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省第六批之江青年社科学者(2023),湖州市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2024)。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政治与基层治理。